数据资产指数、科创定位、高企思维
政策解读 | 知识产权布局与运营 | 诉讼与维权
(028)84400310
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财办建〔2021〕23号),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 四川省财政厅
2021年4月15日
四川省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等重要部署,落实财政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财办建〔2021〕23号),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未充分实施的专利转化运用、实现价值,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目标导向、绩效奖补”的原则,以促进专利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目标,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依托知识产权重点平台载体,着力拓宽专利技术供给渠道,着力推进专利技术供需对接,着力完善配套政策和服务措施,促进专利技术进一步转化运用,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专利转化运用的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扶持政策更加完善、工作机制更加优化、工作平台更加系统、转化实施更加充分,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显著提高,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惠及中小企业的渠道更加畅通,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全省中小微企业接受相关主体专利转移转化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全省中小微企业专利产品备案数年均增长30%以上;全省高校院所专利转移转化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全省专利质押融资金额及增幅年均增长30%以上,专利质押融资项目数量及增幅年均增长15%以上;政策惠及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5%以上。
二、重点任务
有关市(州)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区域协同发展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格局的功能定位,聚焦全省“5+1”“4+6”“10+3”现代产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企业、园区、高校院所等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统筹现有知识产权平台、机构、资本等资源,加强宣传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开展以下工作:
(一)拓宽专利技术供给渠道
1.挖掘专利技术供给主体。通过大数据手段,梳理盘点高校院所被授予专利权满三年、且无正当理由未实施的专利,进行初评、分级、分类,建立四川省“沉睡专利”数据库,首批入库专利10000件以上。通过专利导航、知识产权大数据监测分析等工具挖掘整理一批技术先进、质量较高、市场前景好、具备实施条件的专利,年度发布专利技术供给清单20次以上。
2.激发高校院所专利转化活力。巩固和拓展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成果,推动高校院所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先确权、后转化转移”的转化模式和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建立成果转化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力争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和典型案例。鼓励高校院所组建市场化运营团队,发挥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示范基地、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中心、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作用,推动高校院所向中小企业转化专利技术年均300件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3.鼓励国有企业共享成熟专利技术。编制国有企业共享成熟专利技术清单。鼓励国有企业对分级后的成熟专利实施开放许可,采用先使用后缴纳许可费的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获取专利技术的门槛。探索建立国有企业主动对接中小企业技术需求长效机制,推动实现国有企业共享成熟专利年均100件以上。
(二)推进专利技术供需对接
4.打造专利技术推广运用平台。依托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10个以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省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等功能,探索采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供需对接,帮助专利供需双方实现精准对接。依托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平台集中发布专利技术供需信息年均30000条以上。
5.建立有效对接机制。以中小企业集聚区为重点,探索建立专利进园区企业、专利需求进高校院所等长效机制。支持服务机构开展供需对接服务,累计服务企业2000家次以上;组织高校院所、国有企业深入中小企业开展专利技术供需对接活动50场以上;引导和支持涉农专利技术向县域和农业园区转移转化,加大“10+3”产业相关涉农专利的挖掘和推广力度,强化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等涉农专利保护,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支持知识产权联盟为成员企业提供订单式的服务,承担专利转化项目3-5个。
6.开展特色供需对接活动。持续开展“创新者之夜”“天府知识产权峰会”“中国高校专利年会”等大型活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开展高校高价值专利展示、路演、对接活动,培育打造“天府专利供需汇”、“一带一路”专利跨境交易等活动品牌,推动政府部门、创新主体、金融机构之间的广泛交流和深入合作,年度举办供需对接活动10场次以上、对接项目500个以上。鼓励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等平台,开展知识产权收储交易,组织中小企业专利技术供需专项活动。
7.创新专利转让许可运用模式。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建立省级专利开放许可信息披露平台,引导和激励专利权人采用或参照“开放许可”的方式进行专利许可转让,提前发布专利转让费用和许可费用标准等条件,提高专利许可转让效率,推动专利许可转让数量年均增长25%以上。针对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利用专利导航发掘目标专利和合作研发对象,开展专利池构建、许可转让等活动,做好专利技术实施指导和二次开发,指导相关主体构建专利池10个以上,培育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中试熟化基地5家以上。
(三)完善配套政策和服务措施
8.加强政策联动。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结合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实施,在省、市、园区等不同层面,做好与面向中小企业现有科技、金融、税收等政策的衔接,用好用活相关政策资源,发挥政策集成效应,更大力度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对积极参与我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的高校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在知识产权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9.强化融资支持。推广“贷款+保险(担保)+财政风险补偿”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面向产业集群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集合授信等新模式。鼓励以市场化方式探索设立知识产权融资种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以知识产权为标的的风险投资,建设多方联动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构建知识产权评价评估体系,不断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抢抓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契机,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促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产品发行,强化科创板IPO上市知识产权指导培育,筛选项目200家,重点跟进30家,上市融资企业20家。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0.优化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与管理。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四川省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试行)》,把从事专利转移转化专业人员作为评价对象,积极开展四川省知识产权职称评价工作。
11.加强知识产权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四川省知识产权研究会、知识产权技术经理人委员会,推动建设知识产权技术经理人培训基地,培育一批专业化技术经理人。
12.建立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建立1000人以上的知识产权专员队伍,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推动专员全程参与信息披露、价值评估、专利申请与维护、转化运用、对接谈判等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全过程。
三、实施步骤
(一)拟制方案阶段。2021年3月至4月,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财政厅组成工作小组,研究国家政策文件,收集相关政策和工作数据,开展工作调研和专家座谈,厘清工作思路和重点,拟制和印发实施方案,并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财政部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按照实施方案既定的目标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好方案组织实施工作,逐步开展绩效评价,推动落实支持政策,及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财政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和年度工作总结。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及新部署新要求,及时调整方案有关内容。有关市(州)按要求向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财政厅上报年度工作总结。
(三)评估验收阶段。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财政厅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财政部确定的绩效评价指标,定期(分年度)对相关市(州)进行评价。
(四)经验总结阶段。2023年下半年,系统总结3年以来的成效,梳理归纳成熟的技术路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同时,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加强新媒体运用。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和有关市(州)成立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做好绩效评价,确保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顺利实施。要指导企业用好专利产品备案系统,确保实施效果可统计可考核。
(二)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在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省级每年按原渠道统筹相关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有关市(州)要加强相关工作资源投入和政策配套,形成工作合力。奖补具体办法等事宜另行通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中小企业,促进专利转化实施。
(三)强化政策支持。把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作为当前和以后一个时期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内容,纳入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制定完善支持政策,通过集成政策和集聚资源,进一步激发政策活力,引导支持相关工作全面开展。
(四)做好总结推广。有关市(州)要做好专利转化运用的效果跟踪,及时总结工作成效。收集征集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典型案例,发布典型案例50个以上,营造更加积极的创新氛围。